2022-02-14
迟到六十年的感谢信:一位患者的两次烧伤“重启”
5月11日,安徽大学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“感谢信”。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院长、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主任医师陈旭林是第一次见到缎面信,洋洋洒洒几百字的感谢语印在红色的缎面上。
这是一封迟到了六十年的感谢信。一位患者,六十年中两次在此接受治疗,两次得以重启人生。
【资料图】
老周(左)与安医附院原烧伤科主任李守生。受访者供图
2022年秋,老周从安徽桐城来到合肥就诊。他的左小腿处有一处硬币大小的溃疡。伤口是两年前意外被桌脚撞伤的,但小小的伤口处至今仍在流脓。
老周看起来像是泄了气,身体的疼痛折磨人,辗转多家医院更加损耗了老周的信心。看似不大的创面,却一直流水,让老周倍感焦虑。
安医附院是老周“最后的选择”,六十年前,他曾在这里被救治过一次。1958年,刚刚出生的老周被家中取暖的炭火烧伤,整个左小腿都肿了起来,终日啼哭不止。多位医生曾建议他的父母截肢,但他们立刻回绝了。从学步开始,他只能跛着脚,一步一步地用孱弱的左小腿拖着日渐变高变壮的身体。
1962年左右,老周的父母经介绍将老周送往安医附院接受治疗。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,那个小小少年的左腿创面愈合,能够正常地行走。
“安医附院的医生当年妙手回春,让我的左腿恢复如常。60年间科技进步、医生发展,如今的医生一定也能保住我的小腿。”老周把几年来的腿疾展示给陈旭林看,谈及儿时已经模糊的记忆,他试图重建自己的信心。
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院长、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主任医师陈旭林(左)收到了老周的感谢信。受访者供图
陈旭林的门诊内每日都有因旧疾复发而前来问诊的患者。他判断老周左小腿的创面触发了儿时的烧伤旧患。“疤痕处的血液供应功能和正常皮肤的血液供应是不同的,一旦溃烂,失去血供的疤痕将很难愈合。”陈旭林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,创面长久不愈后,还会产生对常用细菌药的耐药反应。为了降低耐药性,陈旭林建议老周尝试医院的院内制剂。
一个月后,老周的左小腿创面慢慢愈合,恢复的速度和儿时的治疗几乎同步。老周多次想向陈旭林表示感谢,但对于长期从事烧伤治疗的医生来说,这不过是“举手之劳”。
5月11日,老周带着自制的缎面感谢信回到安医附院烧伤科,感谢陈旭林及六十年前曾救治过他的烧伤科医生李守生。无论是六十年前还是如今,对于老周来说,他都在这里,重新展开了健康、幸福的人生。
收到感谢信的陈旭林难以入眠,安医附院六十年来的发展在脑中一一闪过。当晚,他在朋友圈缓缓写下了十六个字,用以回应老周迟到了六十年的感谢:安医烧伤,世济其美,久久为功,薪火相传。
这颗为医救人的心,仍将在这里,永久地传承下去。
责编:乔靖芳
主编:张赫
校对:王卓
标签:
- 精心推荐
X 关闭
X 关闭